預約

健康專欄

EP185 減重不能只看體重!臻品中醫吳啓銘博士副院長教你追蹤 5 大關鍵健康指標

播客「博士聊療天」文章 減重 2025/05/09

多數人談到減重,第一反應就是「少吃、多動」,每天站上體重機,期待數字下降。
但吳啓銘博士副院長提醒:體重並不是唯一、也不是最佳的減重指標。
你可能體重沒變,但腰圍變小、肌肉變多,這才是真正的「健康瘦」。相反的,有些人雖然體重下降,但脂肪比例偏高,就是所謂的「隱性肥胖」。

減重過程中,建議同時追蹤以下 5 大健康數據,才能正確掌握進步方向。

 

減重必追蹤的 5 大關鍵數據

1. 體重 — 變化最快、但最容易誤導

  • 受水分、月經週期、壓力、睡眠等短期因素影響大

  • 參考重點:看長期趨勢,不看單日數字

2. BMI(身體質量指數) — 初步篩檢工具

  • 計算公式:體重(公斤) ÷ 身高(公尺)²

  • 台灣理想範圍:18.5~24

  • 無法分辨脂肪與肌肉比例,不適用於肌肉量高的人

3. 體脂肪 — 減重的核心目標

  • 反映身體中脂肪比例

  • 體脂偏高增加三高、脂肪肝、代謝症候群風險

  • 建議每週固定用同一台體組成儀追蹤

4. 內臟脂肪 — 看不見的健康危機

  • 囤積於肝臟、腸道、胰臟周圍

  • 指數 > 9 時,代謝疾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

  • 久坐、壓力大、睡眠不足族群特別要留意

5. 腰圍 — 最直觀、最便宜的健康預測工具

  • 男性 ≥ 90 公分、女性 ≥ 80 公分屬於代謝症候群風險群

  • 每增加 5 公分,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15~20%

  • 建議每週同時間測量一次

 

中西醫雙視角的減重觀念

西醫重點

  • 體脂與內臟脂肪是代謝疾病的高風險因子

  • 保留瘦體重(肌肉)才能維持基礎代謝率

中醫觀點

  • 腹部脂肪囤積對應「痰濕」、「脾虛痰濕」體質

  • 脾胃運化失調會使水濕積聚,造成肥胖、水腫、代謝緩慢

  • 調理方向著重健脾利濕、促進氣血循環

 

建立正確減重追蹤習慣的 3 個步驟

  1. 設定可達成目標

    • 體脂下降 1%、腰圍縮小 2 公分

    • 每週運動至少 3 次

  2. 固定紀錄時間與方法

    • 體重:每天早晨空腹測量

    • 腰圍:每週同一天、同一時間

    • 體脂與內臟脂肪:每 2 週一次

  3. 觀察趨勢、不要被數字綁架

    • 體重起伏不代表失敗,重點在長期變化

    • 生理期、水腫、壓力都可能造成短期數據波動

 

💡吳啓銘博士副院長叮嚀
減重不是比誰瘦得快,而是比誰瘦得健康。
當你能同時看到體脂下降、內臟脂肪減少、腰圍變小,即使體重變化不大,也代表你的健康正在進步。

 

 

 

臻品中醫診所 (04)2475-6986 台中市東興路2段341號

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:https://reurl.cc/DqeX2m

臻品中醫官網:https://www.fineherb.com.tw/tw

臻品植萃線上商店:https://shop.fineherb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