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診科醫師魏智偉在《醫師好辣》節目中分享,曾收治一名患有嚴重經前症候群的女子因頭痛欲裂、情緒超暴躁,男友不忍看她難受帶來急診,沒想到陪診過程臉部突然滲出鮮血將口罩染紅,一問之下才得知他為了「求生」,在女友劇烈頭痛時表現特別乖、就怕引起她任何情緒波動,餵她吃止痛藥後就按摩舒緩頭與肩頸,豈料一個使力不當女友「唉」了一聲,接著往後給了他一記重重頭擊。
今天要聊一個非常實用、但又常被忽略的話題——經前症候群,簡稱 PMS。每個月月經還沒來,就先心情低落、胸部脹痛、肚子悶悶、爆吃甜食、對週遭小事特別敏感、甚至連同事的一句話都可以瞬間引爆情緒…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其實你不是「想太多」,也不是「太敏感」,這些身心變化都和荷爾蒙波動有關。今天就讓我用中西醫的角度,帶大家好好認識經前症候群,還有怎麼保養自己,幫助身體「溫柔過渡」這段生理波動期。
症狀會在月經來潮前約 7-10 天開始,月經來之後逐漸緩解。
生理層面:
心理層面:
🌿這些症狀的背後,其實和 卵巢荷爾蒙(特別是黃體素和雌激素)在月經週期中的變化有關。西醫目前的處理方式,包括生活調整、心理諮詢、口服避孕藥(穩定荷爾蒙)、SSRI 類抗憂鬱劑、維他命補充等。
※肝鬱氣滯 —— 情緒起伏、乳房脹痛、易怒
古籍說:「女子以肝為先天」,肝主疏泄,負責情緒調節與氣血運行。一旦肝氣鬱結,就會出現胸脅脹悶、情緒低落或容易發火等現象。
這就是為什麼許多 PMS 的女性會在月經前特別敏感、容易抓狂,因為肝氣鬱滯、無法疏通。
脾主運化,也是氣血生化之源,負責水穀精微的輸布與身體濕氣的代謝。脾虛則濕氣內生,易造成小腹脹滿、身體沉重、水腫,倦怠,甚至想吃甜食補充能量。這就是月經前爆吃甜食的中醫看法。
一、中藥調經茶飲 常用的中藥包括:
證型 |
常見症狀 |
常用中藥 |
肝鬱氣滯 |
胸脹、情緒不穩、易怒 |
柴胡、香附、陳皮 |
脾虛濕重 |
腹脹、水腫、食慾差 |
白朮、茯苓、陳皮 |
血虛夾寒 |
經期延後、手腳冰冷 |
當歸、川芎、肉桂 |
二、穴位按摩保養
每天花 5 -10分鐘按摩以下穴位,有助氣血調和、緩解PMS症狀:
經前症候群不是一種虛構的藉口,而是真實存在的身體訊號。無論是情緒、疼痛或脹氣,這些其實都是身體在提醒妳:「該緩一緩腳步,好好照顧自己了。」
身為一位中醫師,我相信身體有它的節奏。當我們學會順應它,而不是壓抑它、忽略它,就能與自己和諧共處。不管你是忙碌的職場女性,還是正在青春期的女孩,都值得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身體使用說明書。
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:https://reurl.cc/M3GEGk
臻品中醫官網:https://www.fineherb.com.tw/tw
臻品植萃線上商店:https://shop.fineherb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