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約

健康專欄

EP187《西醫治療乳癌的同時、中醫藥能給什麼協助?》

播客「博士聊療天」文章 癌症 2025/05/23

摸到乳房有硬塊怎麼辦?

認識乳房纖維囊腫、乳房纖維腺瘤、乳癌硬塊的不同

女性有哪些常見的乳房問題呢?

首先是可能在月經周期的特定階段有乳房疼痛的問題。乳房疼痛分為「週期性乳房疼痛」,與月經週期相關,多發生在經期前夕,通常是由荷爾蒙波動引起,屬於正常現象。另一種則是「非週期性乳房疼痛」,與月經無關,可能由纖維囊腫、乳房創傷或感染引起。持續疼痛或單側疼痛需要特別注意,建議及早就醫。而如果摸到硬塊,更應該就醫。

 

什麼是乳房纖維囊腫?

乳房纖維囊腫(Fibrocystic Breast Changes)是一種常見的乳房良性病變,主要與荷爾蒙變化有關,尤其是與月經週期相關的雌激素和黃體素波動。常表現為乳房內有不規則的結節或腫塊,通常具有彈性且可以移動。這些腫塊可能隨月經週期的變化而出現或消退,可能感到腫脹或疼痛,觸摸時會有不適感。

如果腫塊無法隨月經週期消退,或持續變大、變硬,乳頭分泌血性液體,或是疼痛明顯加劇或影響生活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(乳頭分泌物可由多種原因引起,例如內分泌問題、良性乳管瘤或感染。大部分情況下,透明或乳白色分泌物無需擔心。

大部分乳房纖維囊腫屬於正常範圍,只需觀察即可。可採用熱敷、適量服用止痛藥(如布洛芬)或穿著支撐性好的內衣減少不適。也可以搭配飲食調整,減少咖啡因和高脂肪飲食,有助於改善症狀。一定要定期進行乳房檢查、關注乳房變化。

 

什麼是乳房纖維腺瘤

乳房纖維腺瘤(Fibroadenoma)通常為單一腫塊,邊界清楚且觸感光滑,呈橡膠狀或硬實,易於在乳房中移動。不伴隨疼痛,腫塊大小通常穩定或緩慢增長。為乳腺組織與纖維結締組織過度增生所致,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與荷爾蒙刺激有關。通過乳房超音波或細針穿刺可確認診斷。若腫塊無明顯變化且無不適,通常無需治療;若腫塊增大或有惡性疑慮,可考慮手術切除。

乳癌的硬塊的特徵

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。早期乳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可能出現腫塊、乳房形狀改變或乳頭凹陷。早期發現是治療成功的關鍵,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。乳癌硬塊質地堅硬,通常較為固定,觸摸時不易移動。邊界不清楚,形狀不規則,可能與周圍組織粘連。通常無痛,除非已經進入晚期或伴隨發炎症狀。可能伴隨其他異常,如乳頭內陷、乳頭分泌血性液體、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(皮膚粗糙或凹陷)。

 

乳房自我檢查與健康管理建議

月經後一週進行乳房自我檢查:觀察乳房外觀是否有變化,用指腹觸摸乳房檢查有無腫塊或異常感覺。

定期健康檢查:35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進行乳房超音波,40歲以上每年進行乳房X光檢查。
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規律運動、均衡飲食,並避免過多飲酒或抽菸,有助於降低乳房疾病的風險。

如果有任何乳房不適或疑問,務必及早就醫,讓專業醫師提供最適切的診斷與建議。



乳癌的西醫診斷主要根據以下依據進行判定:

 

  • 乳房攝影與超音波:偵測腫塊大小、形狀與結構(BI-RADS分類)
  • 核心針或切片組織學檢查:確定是否為惡性腫瘤,判別為導管癌(DCIS / IDC)或小葉癌
  • 免疫組織化學(IHC)染色:判讀荷爾蒙受體(ER、PR)、HER2表現狀態,評估靶向治療需求
  • 癌症分期(TNM分期系統):
  • T(腫瘤大小)/N(淋巴結轉移)/M(遠端轉移)
  • 早期:Stage 0~I,局限乳房
  • 局部晚期:Stage II~III,含腋下淋巴結轉移
  • 轉移性乳癌:Stage IV,已有遠處轉移(如骨、肺、肝)

 

 

乳癌在15到50歲女性中發病率較高,尤其在現代社會,女性的生活壓力增加、飲食習慣改變,使乳癌的高危險群逐漸擴大。接下來我將介紹4個關鍵主題,幫助大家了解乳癌及其中醫療法。#高危險群辨識:你是否屬於乳癌的高危險群?高危險因素包括:家族史。如果母親或姐妹有乳癌病史,發病率更高。高脂飲食,因為這會增加體內自由基,對健康有害。雌性激素濃度高,例如初經早或停經遲的女性。遭受過輻射污染、有乳房手術史、不曾哺乳或初產年齡超過30歲。以上這些都是乳癌的高風險因素,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我評估。

 

中醫在治療乳癌的定位:

中醫對乳癌的認知:乳癌在《醫宗金鑑》與《外科正宗》中稱為「乳岩」,認為由於肝氣鬱結、氣滯血瘀、痰濁凝聚於乳絡,加上情志失調、經脈不通、脾虛生痰所致。乳癌患者在一確認是乳癌時、建議及早先調整癌症的體質,常見體質與治療方式類型有:化痰散結、疏肝理氣、活血通絡,防止病灶進展:

1. 肝氣鬱結:乳房脹痛結節、情志不舒、經前加重,疏肝解鬱、行氣散結,柴胡疏肝散加夏枯草、郁金、牡丹皮

2. 痰濁阻絡:結塊質軟、舌苔膩、咽中痰多,要化痰軟堅、理氣活絡,可用二陳湯合海藻玉壺湯加皂角刺、昆布

3. 氣滯血瘀:結塊固定、舌紫瘀點、脈澀,要活血化瘀、理氣消腫,可用血府逐瘀湯加乳香、沒藥、三稜、莪術

4. 針灸:肝俞、期門、膻中、太衝

 

術後中醫調理

確診為乳癌後,很多人會選擇手術治療。但手術後的調理非常重要,中醫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康復方法。術後調理不僅可以幫助身體恢復,提高存活率,還能改善生活品質。中醫調理講究「辨證論治」,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個性化調整,避免病情復發,讓患者在康復之路上更穩定。

1. 疏肝理氣:適用於情緒不穩、胸脅脹痛者。常用藥方如柴胡、桂枝、夏枯草等。

2. 清熱解毒:針對腫塊較大且疼痛的患者,伴隨口乾便秘症狀,常用藥方如當歸、黃芩、金銀花等。

3. 滋養肝腎:適用於煩躁失眠、手足心熱者,藥方包括丹皮、生地、沙參等。

4. 補脾健胃:適合術後虛弱、胃口差的患者,常用藥方如蓮子、扁豆、茯苓等。這些療法皆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辨證治療,沒有一方通用的藥方,必須量身訂製。

 

中西醫結合、對於治療癌症有哪五大幫助

 

  • 扶正固本: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免疫力和體力常會大幅下降。中醫講求「扶正固本」,用人參、黃耆等補益藥來提高免疫力,幫助患者快速恢復,減輕化療和放療副作用,進而提升生活品質。
  • 軟堅散結:對於腫瘤,中醫會使用鱉甲、昆布等「軟堅散結」的藥材來減緩腫瘤增長,幫助手術或放療後減少復發機率。這些藥雖不直接殺死癌細胞,但可穩定病情,讓康復更持久。
  • 清熱滋陰:化療期間常見的「陰虛」症狀,如口乾、潮熱、失眠等可用中藥來舒緩。石斛、沙參等清熱滋陰的藥材能改善患者的不適,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,特別對晚期病人有顯著幫助。
  • 活血化瘀:癌症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,導致腫瘤疼痛等不適。丹參、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藥材可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放療導致的纖維化,讓免疫系統運作更順暢,加速身體的修復。
  • 疏肝理氣:面對重病,患者的心理壓力巨大。枳殼、香附等藥材能幫助疏解情緒鬱結,改善失眠、胸悶等症狀,讓患者保持積極心態,有更好的精神來面對治療。
  •  

 

結論

作為一名行醫30年的醫師,提醒大家:癌症治療首要是接受西醫療法,中醫則幫助減輕副作用、提升生活品質。切勿病急亂投醫!讓中西醫結合為健康保駕護航!

 

中西醫合併療法:建議一旦診斷為乳癌、要盡快訂定治療計畫,能先用中藥調整體質、就要盡快,乳癌要用中西醫合併的治療方法。西醫的手術和放療能快速清除腫瘤,而中醫則在術後進行調理,幫助身體恢復,提升體質,減少復發風險。這種整合的治療方法可以給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,達到最佳的療癒效果。

 

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:https://reurl.cc/0KGMOA

臻品中醫官網:https://www.fineherb.com.tw/tw

臻品植萃線上商店:https://shop.fineherb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