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道癌常被稱為「隱形殺手」,早期症狀不明顯,許多患者確診時往往已屬進展期。根據國健署統計,食道癌患者中九成是男性,與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密切相關。那麼,除了手術、放化療等西醫治療外,中醫能提供什麼幫助?臻品中醫陳勇利博士院長,從臨床30年經驗出發,解析如何透過中醫調理體質,協助患者減緩副作用、提升生活品質。
常見危險因子:抽菸、飲酒、嚼檳榔、經常食用過燙或煙燻、燒烤、醃漬等加工肉品。
好發族群:男性患者遠多於女性,發病年齡多集中在 50~70 歲。
常見併發:部分患者同時罹患下咽癌,並非癌症擴散,而是屬於多點同步發病。
👉 預防重點:少菸酒檳榔、避免高溫或高鹽食物、規律健檢(建議高風險族群每1–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)。
早期食道癌常無明顯症狀,但需警覺以下狀況:
吞嚥困難或異物感
體重明顯減輕
聲音沙啞、胸悶或胸痛
頻繁嘔吐、火燒心
檢查方法:內視鏡檢查搭配活檢是最直接的診斷方式,必要時輔以影像檢查(X光、CT)。
手術治療:早期食道癌以切除為主。
放射治療:用於晚期或無法手術者。
化學治療:針對轉移或擴散病例,常搭配其他療法。
雖然綜合治療可提高存活率,但患者仍常面臨副作用,例如口乾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體力下降等。
中醫強調「辨證論治」,在癌症治療過程中,重點不在於取代西醫,而是 減輕副作用、調養體質、提升生活品質。
熱毒傷陰型(放化療後)
症狀:口乾咽燥、心煩、食慾差、體重下降
調理:滋陰清熱,常用麥冬、生地、石斛等
反胃脾虛型(手術後)
症狀:反胃、痰多、消化不良、腹瀉
調理:健脾燥濕,常用半夏、茯苓、陳皮等
體虛無力型(晚期)
症狀:身體消瘦、怕冷、臉色蒼白
調理:補氣養血,常用黨參、當歸、茯苓等
肝鬱氣滯型(早期)
症狀:胸悶、咽部不適、口苦
調理:疏肝解鬱,常用柴胡、白芍、夏枯草等
👉 中醫輔助調理可改善患者的睡眠、食慾與精神狀態,幫助身體更好承受西醫療程。
避免過燙食物(超過65°C為致癌危險因子)
減少煙燻、燒烤、醃漬、加工肉品攝取
戒除菸、酒、檳榔習慣
維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
高風險族群定期進行胃鏡檢查
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:食道癌不可輕忽,早期發現是關鍵。 西醫提供明確的腫瘤治療手段,而中醫能從體質調理出發,協助患者改善副作用、增強免疫力。
若您或家人正在經歷食道癌治療,建議結合中醫師的專業評估,為身體找到最合適的調理方案。
臻品中醫診所 04-2475-6986 台中市東興路2段341號
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:https://reurl.cc/9nNMWd
臻品中醫官網:https://www.fineherb.com.tw/tw
臻品植萃線上商店:https://shop.fineherb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