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約

健康專欄

EP113《一緊張就跑廁所?阿利博士教您一次瞭解、改善腸躁症》

2023/12/07

本集重點

1.腸躁症大致分為四型

2.飲食注意

3.突然肚子痛,可按摩的穴道




 

上禮拜和朋友出去玩,結果朋友每到一個休息站就會立刻到廁所去報到,像打卡一樣。一開始以為是腸胃炎,結果一問之下才知道,他只要一緊張或是出遠門就會拉肚子,所以他一直很怕坐長途車。我覺得這已經嚴重影響他的生活了,那這就是腸躁症嗎?

 

很多人都會忍耐,但這其實蠻影響生活的吧,而且成藥也對身體不好,成藥通常為了要讓每個人都有成效,藥效都會加得很重,其實這對人體傷害很大,還是要去看醫生檢查具體原因,針對個人狀況對症下藥比較好。至於你的朋友,因為在醫學上會把腸躁症定義成功能上的機能障礙,還是須做檢查排除其他疾病,才能說是腸躁症。

 

那怎麼樣可以確定自己患有腸躁症呢?

其實便秘也是腸躁症的一種,患有腸躁症候群的人,腸道的肌肉收縮會不正常,有時肌肉收縮過多就會拉肚子;有時肌肉收縮變慢,就會造成便祕。有時也會出現很想上廁所,結果奔到廁所裡卻大不出來,也是會有這種症狀的。即使腸道裡沒有糞便,肌肉仍然會不規則收縮,也會造成患者身體不舒服。

 

腸躁症可以大致分為四型:

便秘型、腹瀉型、交替型(便祕與腹瀉交替)、不確定型

 

要怎麼確定患有腸躁症呢?

如果在確定沒有其他疾病的情況下,肚子會痛、會脹氣、排便改變,譬如突然一直腹瀉,或是開始便秘,或是交替進行,又或是糞便型態改變,本來正常後來變成水便、軟辨惑是顆粒狀等等,每星期至少有一次上述症狀表現,且時間超過三個月以上,就可以診斷為有腸躁症。

時間一定要三個月以上才算腸躁症,如果是這樣,就要去檢查是不是其它原因造成的。有時候病人因為肚子痛、拉肚子去掛急診,不能因為這樣就判定為是腸躁症,只能列入觀察而已。  

 

那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腸躁症呢?有看到一個調查說台灣有20%的人口都患有腸躁症,整整高於全球平均10%,想請問這是為什麼呢?

現代人工作壓力大、生活習慣不正常、受情緒和飲食不規律影響,就容易發生腸躁症。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腦袋,事實上,腸道與頭腦一樣,對壓力都會有相當敏感的反應。不管是生活緊張累積太多壓力,還是因為生氣導致情緒激動,都有可能會造成腸道不適引發嚴重腹痛症狀,時間久了容易慢性化,形成腸躁症。

 

腸躁症也跟個性有關,像發現很多來看腸胃相關的病人,可能都是很容易緊張、焦慮的人,或是講話很快、喋喋不休,個性很急的人,腸胃也很容易有問題。

除了壓力情緒和個性外,飲食也占了很大的原因。吃任何東西都需要靠腸胃消化與吸收,如果吃的東西不好,就容易引起腸道症狀。

˙吃的習慣:吃東西很快、三餐很亂,就會有問題。

˙吃的內容:吃的東西本身不是很好,都是高油脂、比較辣、或生冷、醃製的食物,生冷、醃製的食物比較帶有細菌,會導致腸道受傷發炎。

 

要怎麼治療腸躁症呢?

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治療腸躁症,都是針對類型來對症下藥。以西醫來說,如果患者症狀是一直拉肚子,那就會開一些藥物,可是當改善狀況就要停藥,不然就會便祕了。也有一些藥是讓大便比較成型、監管腸胃蠕動,或是壓力太大,給一些放鬆的藥物。

 

以中醫的觀點來看,腸躁症的症狀跟肝、脾兩臟最為相關。中醫概念中的「肝」與自律神經系統有關,緊張壓力會造成「肝鬱」影響腸胃(脾)的機能;飲食不當、三餐沒有定時定量攝取食物,也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及腸胃蠕動的功能(脾虛),反映在不同體質的人身上,就會表現腹痛、腹瀉或便秘的症狀。

以中醫的觀點,大腸激躁症常見的證型如下:

一、肝鬱脾虛型 

表現為腹痛、兩脅脹痛、打嗝、腸鳴,解便後痛減,糞便形態為腹瀉型或者腹瀉便秘交替出現,患者常因精神壓力而加重。於女性常兼見月經不調,經前乳房脹痛等。

治療以痛瀉要方加減。若肝鬱氣滯明顯者,則使用加味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。

 

 二、脾虛濕盛型 

表現為食慾不振,面色萎黃,常感身體倦重無力,糞便形態常為腹瀉型,且在大便中可見未消化食物。治療以香砂六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。若濕重、倦重程度明顯,則使用升陽益胃湯。

 

三、脾胃陰虛型

表現為形體消瘦,食欲不振,口乾,胃嘈熱,手心足心熱,舌紅少苔,糞便形態常為便秘型、乾結難解。常見於老人與久病之後。治療以麻子仁丸加減。本類病人常兼有其他臟腑的虧虛,需搭配對應的辨證處方調養。

 

上一集我們聊保健食品的時候,有聊到益生菌可以顧腸胃,那吃益生菌能減緩腸躁症的症狀嗎?

目前醫學專家普遍認為益生菌能抑制腸道中病原菌生長、加強腸道黏膜、維持腸道細胞的「屏蔽功能」、緩和發炎、調整腸道神經系統以降低疼痛不適感。

臨床分析也發現,84%的腸躁症病人腸道內壞菌過度生長、好菌相對減少。而定期服用益生菌的腸躁症病人,其腹痛、脹氣、排便不乾淨等症狀皆有改善,顯示益生菌在治療腸躁症上的正面效益。

 

建議要先和醫師討論攝取量、攝取期間多久才可以。但其實改善壓力、情緒、和調整飲食以及作息才是最治本的方法。

過高的壓力可能會誘發免疫系統去攻擊正常的腸道細胞,導致腹痛腹瀉,腸道排便習慣改變。

所以壓力的調節很重要,工作一定都會有壓力,如何去適度的調節,譬如培養個人興趣、充足睡眠、規律的運動習慣,都可以幫助調節壓力。

 

要同時養成習慣好困難,如果只能先選一個開始練習,哪一項是最重要的呢?

那就先開始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吧。有良好的運動習慣,運動可以同時紓壓又能讓腸胃蠕動變比較有節律。現在人的生活型態都是久坐,但也要像學生時期一樣,40分鐘、50分鐘就要起來走一走、跑一跑,或是吃完飯後也要走一走,不要馬上又接著坐下來工作。

 

在飲食上可以怎麼調整呢?

1.在進食上,吃的速度放慢,吃的時間要規律。吃的速度慢就比較不容易引起『胃結腸反射』。不要有時候吃、有時候不吃,要規律吃。避免暴飲暴食,有時候吃多、有時候吃少,腸道會無所適從。

 

2.有些食物會刺激腸道引起不正常的收縮。容易腹瀉的:太油、太辣不要吃;生冷的、冰的不要吃;牛奶、乳製品要減少。容易產生壓力的人,尤其是大型考試或是重要提案之前出現的拉肚子症狀,常常都會是腹瀉型的腸躁症。平時就要避免剛剛說的食物,最需要的就是鈉、鉀與水分的補充,可以攝取蜂蜜、香蕉、茼蒿、馬鈴薯和紅蘿蔔等食材來得到所需養分。

 

3.如果是便祕型的腸躁症那就和腹瀉型一樣,都會有突如其來的腹痛與便意,但是在進到廁所之後卻怎麼樣也無法順利排便。如果很少喝水或很少吃蔬菜,攝取的纖維不夠就很容易便秘。想要促進排便,首先最需要攝取的就是膳食纖維,海帶、裙帶菜、昆布等海藻類,或是牛蒡、蘆筍等都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也可多多食用富含乳酸菌的乳製品促進腸道蠕動。

 

4.如果是交替型的腸躁症,或很容易放屁,那就無法特別依賴某種方法改善,只能從症狀產生的源頭:消除壓力與自律神經的平衡下手。可多吃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材,譬如菠菜、小松菜、蘋果、香蕉、豆類、堅果類等,讓腦部中樞神經回復正常運作。

 

如何DIY養生茶搭配飲食一起飲用?

腸躁症的症狀跟肝、脾兩臟最為相關,可以根據這兩個脾臟DIY相關的養生茶。

1.補氣健脾茶

材料:西洋參 3 錢、白芍 3 錢、甘草 2 錢

做法:先將所有材料用水洗淨,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,沖入 1000c.c. 的熱水即可飲用。上、下午各飲用 500c.c.。

作用:補氣解痙孿,減緩因腸胃道虛弱而腹瀉的症狀。

 

2.疏肝解鬱茶

材料:藿香 3 錢、陳皮 3 錢,薄荷 1 錢、冰糖適量

做法:藥材用藥袋包裝,一起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,加入 1000c.c. 的熱水即可飲用。

作用: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,對於容易情緒起伏大、煩躁易怒、而有腸胃不適症狀可用。

如果不方便買藥材自己DIY的人,也可以喝阿利博士調配的養生茶。茉莉氣巡茶可以幫助入睡,放鬆心情,因為裡面有茉莉的成分或是有便秘的人也可以喝薰衣草香茶,裡面的成分可以使排便順暢

 

腸躁症的人一定會很常突然就肚子不舒服,如果突然肚子很痛,有什麼方法可以救急?

便祕的話,因腸胃正常蠕動方向為順時鐘,建議順著方向按摩腹部,尤其久坐久站這樣工作型態的族群,很常會活動量不足,導致腸胃蠕動也差,可以養成習慣,雖然坐著工作但也可以同步按摩。或是可以按摩穴位,平常或是肚子不舒服的時候按摩合谷穴、太衝穴、和足三里穴可以改善症狀。合谷穴就是虎口交併肌肉突起的地方。太衝穴在足大趾和第2趾間的凹窩;足三里穴在膝蓋下4指幅,脛骨外1指幅處這2個穴位,可以穩定神經、改善腹脹、緩解便祕和腹瀉。

 

有沒有其他的疾病跟腸躁症很像,是很容易忽略的?

如果排便習慣突然改變,還有貧血、變瘦、體重變輕、食欲變差的症狀,又或是有大腸癌家族史,那就要小心可能是大腸癌囉!因部分大腸癌患者腫瘤位置長在直腸,也會出現腹瀉、解便解不乾淨的困擾,所以才會說要先做相關檢查,排除其他疾病,不要自認為腸躁症而未就醫,錯過黃金治療期。不過,若已排除其他疾病可能,腸躁症即使久未治療,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。

 

建議有長期腸胃不舒服還是要就醫檢查才可以。又對腸躁症多了解了一點,腸躁症不只是單純腸胃道的問題,還包括心理、個性、飲食,難怪也是現代很多人得的文明病,最治本的方法還是要找到調節壓力的方法。

 

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:https://reurl.cc/E48YQg

博士聊療天YouTube訂閱連結https://reurl.cc/kra3zL

臻品中醫官網:https://www.fineherb.com.tw/tw

臻品植萃線上商店:https://shop.fineherb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