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每年安眠藥使用量高達9億顆,顯示失眠是非常普遍的問題。醫學上,失眠依症狀可分為四種類型:
入睡困難:花很長時間才能睡著
維持睡眠困難:睡眠淺、容易醒來
早醒:過早清醒,難以再入睡
睡不飽:睡眠時間足夠,仍覺得疲倦
若這些狀況每週超過3次,持續3個月以上,並影響日常生活,就可被診斷為「失眠症」。
短期失眠(急性失眠):持續數天到數週,通常與壓力或突發事件相關。
慢性失眠:每週至少3次,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,常與心理或身體疾病有關。
除了難以入睡,失眠還可能伴隨以下症狀:
半夜醒來或過早清醒
起床後仍覺得沒有休息
白天疲倦、嗜睡
情緒不穩、焦慮、憂鬱
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
頭痛、腸胃不適
對睡眠產生擔憂
若失眠超過3個月,或短時間內情況嚴重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。
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,常見的包括:
壓力與焦慮:工作、學業、家庭壓力
不良習慣:睡前滑手機、環境不舒適
飲食刺激:咖啡因、尼古丁、酒精
飲食過量:睡前吃太多、胃食道逆流
慢性疾病:關節炎、呼吸困難、頻尿
藥物影響:抗憂鬱藥、高血壓藥等
醫師可能會:
進行睡眠問卷調查
建議填寫睡眠日記,紀錄作息與睡眠品質
安排進一步檢查(腦波、心跳、呼吸監測等)
📖 建議工具:睡眠日記有助醫師分析作息,找到失眠原因。
一直躺著等睡意? → 反而會加重焦慮,建議起身放鬆。
睡前洗熱水澡助眠? → 容易讓大腦更清醒。
睡前運動更好睡? → 運動會刺激腦部,應避免睡前3小時運動。
一定要11點前睡、滿8小時? → 睡眠品質比睡眠長度更重要。
睡前30分鐘避免使用手機、電腦
保持臥室安靜、黑暗、涼爽
建立固定的睡眠與起床時間
每晚睡滿7小時以上
睡前培養放鬆習慣(閱讀、冥想、輕音樂)
下午避免咖啡因,晚上避免飲酒
白天適度曬太陽,幫助褪黑激素分泌
泡澡或洗澡後等待體溫自然下降,有助入睡
鬧鐘間隔20分鐘,避免硬被打斷睡眠週期
失眠不只是「偶爾睡不好」,若長期未改善,可能影響免疫力、記憶力與情緒。陳勇利博士院長建議調整生活作息,並適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。若需要更深入的體質調理,透過中醫診斷與生活建議,也能幫助恢復穩定睡眠。
臻品中醫診所 04-2475-6986 台中市東興路2段341號
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:https://reurl.cc/8vQM0o
臻品中醫官網:https://www.fineherb.com.tw/tw
臻品植萃線上商店:https://shop.fineherb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