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約

健康專欄

EP172《收假症候群來襲?小田醫師解析四大關鍵》

播客「博士聊療天」文章 2025/02/07

年假剛過,許多人開始回到工作崗位,但最近我的門診裡,卻出現了不少精神不濟、頭痛、腸胃不適,甚至焦慮煩躁的患者。他們說:「醫師,我才剛上班幾天,怎麼已經累到快不行?」「為什麼明明假期休息夠了,卻覺得比放假前還累?」

其實,這正是典型的 「收假症候群」!這不是你「太懶散」或者「不想上班」,而是你的 身體與大腦都還沒調整回來。

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狀況通常與 氣血運行受阻、肝氣鬱結、脾胃失調、作息紊亂 有關,這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 精神狀態、消化功能與情緒調節,讓人覺得渾身不對勁。而從 營養學的角度 來看,過年期間的飲食改變、作息紊亂、運動量減少,也可能影響大腦與腸道健康,導致疲勞感與情緒波動加劇。

今天,我就來和大家聊聊 收假症候群的四大中醫成因,並透過 飲食營養補充、穴道按摩與日常調養,幫助大家順利度過這段適應期,快速找回精神與活力!

 

收假症候群的四大中醫成因

📌 肝氣鬱結型:壓力驟增,心情低落

年假期間,大家心情放鬆,氣血運行順暢,但一回到職場,壓力驟增,導致肝氣鬱結,進而影響情緒調節,讓人 易怒、焦慮、失眠。這是因為 肝主疏泄,負責情緒與氣血的流動,但當壓力來臨,肝氣運行受阻,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。

📌 典型症狀:
✔ 容易生氣、煩躁、心情悶悶的
✔ 失眠、半夜容易醒來
✔ 頭部脹痛、胸悶不適

📌 脾胃失調型:飲食紊亂,腸胃不適

過年期間,大魚大肉、火鍋、甜點、零食不離手,結果假期結束後,腸胃開始「抗議」,出現 胃脹氣、消化不良、腹瀉或便秘,甚至有人回到正常飲食時,反而食慾變差。這是因為 脾主運化,負責食物的消化與吸收,但當我們過度攝取 高脂、高糖、高鈉 食物,會影響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,進而影響消化功能。

📌 典型症狀:
✔ 胃脹氣、噯氣、食慾不振
✔ 容易腹瀉或便秘
✔ 腹部悶悶不舒服

📌 氣血不足型:熬夜耗損,精神渙散

長假期間熬夜追劇、打遊戲、滑手機,導致氣血大量消耗,回到工作後,整個人像被掏空一樣,怎麼睡都睡不飽,白天精神渙散,下午特別容易倦怠,做事沒動力。這與 大腦能量供應 也有關係,特別是 維生素B群與鐵質的攝取不足,會影響能量代謝與血液循環,讓我們更容易感到疲憊。

📌 典型症狀:
✔ 一到下午就「斷電」,精神超差
✔ 注意力下降,腦袋轉不動
✔ 容易疲倦、覺得沒力氣

📌 氣機逆亂型:作息突變,頭痛肌肉僵硬

從「睡到自然醒」的假期模式,突然變成「每天早上7點準時上班」,生理時鐘大亂,導致氣機逆亂,讓人覺得 早起痛苦、身體僵硬、容易頭痛、肩頸痠痛,甚至整天都沒什麼精神。

📌 典型症狀:
✔ 早起困難,睡眠品質差
✔ 頭痛、肩頸緊繃
✔ 肌肉僵硬、身體痠痛

 

飲食調理:透過營養補充,讓身體快速適應

在收假適應期,透過 營養補充,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、恢復能量、減少疲勞感,讓身體更快調適回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節奏。以下幾種關鍵營養素,對於緩解收假症候群、改善精神狀態與維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。

 

📍 維生素B群:補充能量,減少疲勞,提升專注力

維生素B群是人體能量代謝的重要輔助因子,特別是在長假後,若出現 疲倦、注意力難以集中、精神不振 的狀況,通常與維生素B群的不足有關。B群中的 維生素B1(硫胺素) 能夠幫助碳水化合物轉換為能量,而 維生素B6 則與血清素(快樂荷爾蒙)的合成有關,能夠調節情緒、減少壓力感,避免收假後的焦慮與低落情緒。

📌 推薦食物:糙米、燕麥、全穀類、雞蛋、瘦肉、堅果、深綠色蔬菜
📌 適合對象:特別適合收假後容易疲憊、精神渙散、專注力下降的人

 

📍 維生素D:調節情緒,降低憂鬱感,穩定生理時鐘

維生素D不僅有助於 鈣質吸收與骨骼健康,更與 大腦神經傳導、免疫調節、情緒穩定 密切相關。研究發現,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人,較容易出現 憂鬱、焦慮、精神疲勞 的狀況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冬天或長期待在室內的人,特別容易感到心情低落。長假期間,許多人晚睡晚起、缺乏日照,導致體內維生素D合成不足,進而影響收假後的適應能力。

📌 推薦食物:日曬乾香菇、鮭魚、沙丁魚、鯖魚、強化牛奶、雞蛋
📌 適合對象:適合容易情緒低落、缺乏陽光照射、長時間待在辦公室或室內工作的人
📌 建議補充方式:每日可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,並 每天曬太陽10~15分鐘,幫助體內合成維生素D,提升情緒穩定度

 

📍 Omega-3脂肪酸:抗發炎、穩定大腦功能,提升專注力

Omega-3脂肪酸是 大腦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,特別是其中的 EPA(eicosapentaenoic acid)與DHA(docosahexaenoic acid),對於減少神經發炎、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、降低壓力反應,都有顯著的幫助。過年期間,許多人攝取過多 Omega-6脂肪酸(如精製植物油、炸物),而Omega-6若攝取過量,容易增加體內發炎反應,影響情緒穩定。因此,收假後適量補充Omega-3,有助於平衡身體的發炎狀態,讓大腦恢復靈活度與穩定度。

📌 推薦食物:深海魚類(鮭魚、鯖魚、沙丁魚)、亞麻籽、奇亞籽、核桃、海藻
📌 適合對象:適合收假後容易 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緒混亂、壓力過大 的人
📌 建議補充方式:每週至少食用 2-3次深海魚,或每日適量攝取堅果、亞麻籽粉,確保Omega-3攝取足夠

 

維持腸道健康,提升免疫力,改善腸胃不適

📍 膳食纖維:腸道是人體的「第二大腦」,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與情緒、免疫系統、代謝功能 息息相關。假期期間,許多人攝取過多 高糖、高油、高脂肪 的食物,卻嚴重缺乏 膳食纖維,導致腸道菌相失衡,容易出現 消化不良、脹氣、便秘、疲勞感增加 等問題。研究顯示,腸道菌群的平衡與血清素(快樂荷爾蒙)的生成有密切關聯,因此,透過補充膳食纖維來調整腸道環境,也能幫助 穩定情緒、改善收假後的不適。

📌 推薦食物:富含可溶性與不溶性纖維的蔬果,如蘋果、奇異果、地瓜、燕麥、綠葉蔬菜
📌 適合對象:適合收假後 容易腸胃不適、排便不順、身體倦怠、免疫力下降 的人
📌 建議補充方式:可遵循 「蔬果579原則」

  • 小孩每日:3份蔬菜 + 2份水果
  • 女性每日:4份蔬菜 + 3份水果
  • 男性每日:5份蔬菜 + 4份水果

此外,搭配 優質益生菌(如優格、發酵食品),可以幫助腸道菌相穩定,進一步促進腸道健康,提升適應力。

 

透過穴道按摩與中藥調理,緩解收假症候群的不適

收假後的疲勞與不適,往往與 氣血運行受阻、肝氣鬱結、脾胃失調 有關。透過 穴道按摩,可以幫助氣血流通,緩解頭痛、疲倦、腸胃不適與情緒壓力,搭配適當的 中藥調理,更能加速身體適應,讓我們快速恢復活力。

📍 內關穴(手腕內側):緩解焦慮、幫助入眠

內關穴位於手腕內側,是調節心神的重要穴道,適合壓力大、失眠、心悸者。按摩內關穴能穩定情緒、減少焦慮,改善淺眠與夜醒問題。

✅ 推薦中藥:

  • 天王補心丹——壓力大、焦慮失眠者適用
  • 酸棗仁湯——幫助深層睡眠,減少多夢

📍 足三里(膝蓋下四指):調理腸胃,減少胃脹

足三里是胃經的強效穴道,能促進腸胃蠕動,幫助消化,改善胃氣滯留、便秘、腹瀉等問題,特別適合假期飲食過量者。

✅ 推薦中藥:

  • 四君子湯——增強脾胃功能,改善食慾不振
  • 保和丸——消積化滯,適合過食油膩導致的消化不良

📍 百會穴(頭頂中央):提升精神,改善疲勞

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,是提升陽氣、促進血液循環的重要穴位。適合收假後精神不振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腦霧感嚴重者。

✅ 推薦中藥:

  • 補中益氣湯——補氣升陽,改善疲勞與精神不振
  • 歸脾湯——增強記憶力、提升專注度

📍 風池穴(後頸兩側):舒緩頭痛、肩頸痠痛

風池穴是緩解緊繃型頭痛、肩頸僵硬的關鍵穴位。適合長時間使用電腦、睡眠不足、壓力大導致的頭痛與肩頸不適者。

✅ 推薦中藥:

  • 川芎茶調散——適合風寒型頭痛與緊繃型頭痛
  • 葛根湯——改善肩頸僵硬、促進血液循環

 

預防收假症候群,讓身體更快適應

提前調整作息,假期最後幾天就開始固定時間睡覺、起床,讓生理時鐘逐步回到正軌。低衝擊式回歸工作,第一天先安排較輕鬆的工作,避免馬上進入高壓模式。透過「收心儀式」 幫助心理適應,例如整理辦公桌、挑選喜歡的服裝,讓自己對上班產生期待感。飲食均衡,避免暴飲暴食,讓腸胃順利適應正常飲食模式。

 

透過中醫調理與營養補充,讓收假不再痛苦

收假症候群並不是「懶惰」的表現,而是身體對於生活節奏變化的自然反應。透過 營養補充、穴位按摩、中醫調理,我們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平衡,順利度過這段適應期,減少疲勞感,提升專注力與情緒穩定度。

除了飲食與調養,提前調整作息、保持適量運動、培養正向心態,也能幫助我們更快適應工作模式,迎接新一年的挑戰。當我們善待自己的身體,以健康的方式調整狀態,自然能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最佳表現!

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更順利適應假期後的轉變,保持健康與活力!💪✨

 

 

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:https://reurl.cc/lNjr3A

臻品中醫官網:https://www.fineherb.com.tw/tw

臻品植萃線上商店:https://shop.fineherb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