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小朋友的家長,一定有這樣的經驗:『我們家的小孩動不動就流汗,一流汗、吹個風就感冒了!』到底什麼樣的流汗才屬於異常?
容易流汗是否代表小兒體質虛弱?
基本上應先瞭解所謂的生理性出汗,小朋友由於活潑好動,本身就比較容易出汗,如果飲食睡眠以及精神狀態都正常,而且又不常感冒,這樣的容易流汗其實是可以接受的;但是,相對地,如果動不動就流汗、流汗過多,並且伴有容易感冒、過敏性鼻炎或飲食上的異常,這樣的流汗就屬於異常、需要矯正。
流汗過多是不是吃吃補藥就能改善?
其實小朋友流汗過多並不代表一定是體質虛弱,比較正確的作法是應該根據小朋友的體質而用藥;一般而言,流汗過多常有兩種情形:
1.白天的時候容易流汗(中醫稱為自汗)
2.晚上睡覺的時候容易流汗(中醫稱此為盜汗)
流汗(自汗或盜汗)臨床上常見的體質有三種:
第一型:小朋友容易流汗,尤其是白天,偶爾夜間也會流汗,平時屬於容易感冒,早上噴嚏、鼻水多,胃口較差,面色也比較不紅潤。
這種體質是屬於中醫的『脾肺氣虛』,可以用黃耆、白朮、防風、茯苓、藿香、佩蘭等中藥來改善。
第二型:小朋友體溫較高、常常有微微流汗的情形,進出溫差大的地方(例如冷氣房),就頻頻打噴嚏。
這種『營衛不和』的體質可以用桂枝、黨參、甘草、芍藥、防風、柴胡等中藥來改善。
第三型:小朋友流汗的情形與第一型相反,容易流汗的時間為夜間睡眠的時候,偶爾可見白天流汗,平時容易口乾、想喝水,身體較瘦、屬於吃不胖的那一型,舌苔偶爾可見有地圖舌的情形。
這種體質可以用秦艽、黃芩、生地、木通、甘草、淡竹葉來改善這種『陰虛型』的體質。
除了靠醫師治療之外,家長本身也可以多幫幫小朋友作預防的處理:
1.盡量不讓小朋友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以免上火、更容易流汗。
2.多運動、尤其是游泳,可以有效的增強免疫力,以及調節皮膚的汗腺。
3.流汗、衣服濕之後,記得勤換衣服,以免受風寒、感冒。
4.正確使用中藥來改善體質,不可以一味地吃補,以免越補、流汗越多。
臻品中醫 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